世卫组织曾公布过一组令人震惊的数据:41%的育龄女性患有不同程度的妇科疾病;75%的女性一生中会患上一至两次阴道炎;乳腺癌是威胁女性健康的头号杀手,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患者呈现年轻化趋势。卵巢癌发病率虽低,却难以察觉,一旦确诊往往已是晚期,生存率不足30%!而在中国,这个数据更为严峻!中国的宫颈癌病例占全球的1/3,每年有10万女性因此失去生命。
这些冰冷的数据,反映出女性群体的艰难处境,错误的认知,致使健康问题愈发严重。那么,有哪些妇科常识是女性需要了解的呢?今天就在此为大家梳理一些常见情形,快来看看你是否也存在这些问题。
妇科常识科普
1.盆腔积液≠盆腔炎
没有发热、腹痛等不适症状,整体状况良好,妇科检查未发现压痛,单纯通过B超查出的少量盆腔积液(30毫米以内),不能诊断为盆腔炎。即:盆腔积液≠盆腔炎!通常来讲,在月经前后和排卵期出现少量盆腔积液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无需进行治疗。那种一有点盆腔积液,就让你吃药输液的,纯属过度治疗!
2.宫颈糜烂不是病
宫颈糜烂不是病!不是病!不是病!无需要单纯针对“宫颈糜烂”进行任何治疗。宫颈糜烂属于生理性的宫颈柱状上皮外移,肉眼所见为宫颈管内的柱状上皮延伸至宫颈口外,柱状上皮较薄,宫颈间质显露,看上去仿佛溃烂。实际上并非如此,如今妇产科用“宫颈糜烂样改变”的表述更为恰当,这是一种临床表现,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柱状上皮异位,多见于青春期、生育期女性中雌孕激素分泌旺盛者、口服避孕药者或妊娠期女性,因雌激素的作用,使宫颈看起来红红的,产生像溃烂一样的错觉。病理性常见于宫颈低级别癌前病变,以及早期的宫颈癌也可能出现糜烂样改变,所以当发现宫颈糜烂样改变后,不建议患者立即进行治疗。而是要仔细询问病史,并建议进一步检查,例如宫颈癌筛查中的HPV人乳头瘤病毒检查和TCT宫颈细胞学检查。以排除究竟是何种疾病导致的宫颈糜烂样改变,根据检查结果进行相应的治疗,而不是单纯去除宫颈糜烂。如果是炎症引发,局部用药即可,如果已出现癌前病变,则需要及时进行物理或手术治疗。
3.子宫肌瘤必须开刀手术吗?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为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常见于30-50岁的女性,其中育龄期女性最为多见,发生率约在20%-25%。如此高的发生率,那么该如何治疗子宫肌瘤呢?
伴随治疗方式的发展,从大创、微创到无创,不开刀的治疗方式成为了女性患者的优先选择。针对子宫肌瘤,能够直接通过高强度聚焦超声来进行肌瘤消融。作为一种惠及病患的无创治疗手段,高强度聚焦超声将体外的超声波聚焦于人体内的目标区域从而形成焦域,焦域内密集的超声能量能够使局部组织(靶区)的温度在短时间内升高,进而消融病灶。聚焦超声具有不开刀、不流血、不损害正常组织、无需麻醉等治疗特性,还具有上置式治疗舒适体位、无需住院、保留生育功能、高安全性、副作用小、恢复期超短等临床应用优势。
4.痛经吃点止痛药就好了?
子宫腺肌病痛经难忍,切勿走入治疗痛经的误区.对于轻微的痛经,服用1-2片止痛药或许有效,但对于子宫腺肌病引发的痛经,情况只会愈发严重。所以,子宫腺肌病虽是良性疾病,然而给病人造成的痛苦却丝毫不亚于恶性疾病。
过往,在选择子宫腺肌病的治疗方式时,多数未婚、未孕的患者面对手术治疗都会感到恐惧,因为子宫腺肌症在传统手术治疗中,基本上要全切子宫才能消除病灶,而切除子宫给女性带来的不只是身体上的缺失,更是心灵上的创伤。
但如今治疗子宫腺肌病,优先选择超声聚焦无创治疗,无需切除子宫,能够保留完整脏器。其原理是在影像的引导和监控下,将体外的超声波聚焦于人体内的目标区域形成焦域,焦域内密集的超声能量可使病灶的温度在很短时间内迅速上升,从而发生凝固性坏死(消融)。
子宫腺肌病的病灶能够通过这种不开刀的方式进行消融,该方式适用于有生育需求且无法忍受手术痛苦的患者,治疗时间短,而且治疗结束后,即刻就能下地走动,是一种绿色、安全的治疗方式。